增强掌控感,减少不必要的焦虑

增强掌控感,减少不必要的焦虑

LaFan
LaFan
1606 浏览

最近,我开始用零散的时间整理电脑和手机里的内容。因为只要一想到那么多东西毫无章法的堆叠在一起,我就会感到莫名的烦躁,同样的状况和心情也存在于工作和家庭生活中。 

IMG_8452.JPG
2014.10 @Santa Monica

我对这种状态进行过反思,结论是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是自己对掌控感的强烈诉求。事物存在状态的杂乱会影响我做事的条理,当我没办法按自己的标准完全掌控,就容易有消极情绪。

既然知道了症结所在,近几年我就会留心一些解决办法,在实践中慢慢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路,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焦虑。借着最近整理照片的功夫,顺便也把这些方法捋顺一下,作为自己成长所得的一部分。

IMG_8442.JPG
2014.12 @The Last Bookstore

写作真是一件让人神清气爽的事情,把想法落实到笔头上,就好像在给大脑做清洁一样。下面就是具体的内容,希望自己可以继续反思和记录下去。

一、让自己的身体健康

第一条看似老生常谈,但却最基础和最重要的一环。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必须要有一个好身体做强大支撑。其实不用追求太高深的养生或劲补,平日里多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每日均衡饮食,就能让身体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

二、减少精神压力

作为成年人,谁还没有些压力呢?调节压力,可以从每天留一些放松时间给自己开始。比如用呼吸来放松身体、借助冥想来放松精神、参加一些不激烈的休闲娱乐活动等,每天留白一小段儿无规划时间,让身心歇一歇,就是一个精神解压的过程。

IMG_8436.JPG
2015.06 @Huntington Beach

三、活在当下,即刻应对

相信大家也会有类似的经历:在做A事件的时候,脑海中经常会蹦出B事情,甚至有时候晚上准备睡觉了却突然灵感降临,好多点子挥之不去,越想越精神。这时候,果断的把它们落实在笔头上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不论是写在纸上或者记录在手机里,将零散的想法清晰地罗列出来,这一动作会给人以安全感,因为写下来了就不会担心自己会忘记,就可以安心睡觉了。

1. 准备一个心怡的planner 📒

虽然现在是电子化办公,但我还是很喜欢“白纸黑字”给人带来的踏实感。每年我都会选一个心怡的planner,在上面规划和记录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选planner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符合自己的使用习惯,比如我喜欢每个周末提前规划好下一周每天能预测到的可规划的事情,然后分别记录到当日的栏目里,日后逐步定下来的事项也会随时更新。

2DSC_6614.jpg
2018.08 @家中

按照这样的习惯,我的planner就是下面这种左面是一周7天的栏目,右面留白的设计。左侧的主要功能是将待办事件具体到日,右侧负责充实内容,记录一下对应复杂事件的细节。就像前面说的,这样的排版和记录,给了我很强的掌控感和安全感,一个确定的想法不会再在脑海里重复蹦出来了,工作效率和事件完成度明显提高。

IMG_0046.JPG

工作的时候我会额外再准备一个普通的笔记本,用于会议记录或者是一些零散的想法梳理,每天结束工作后我会把这个笔记本上第二天需要安排的要点规划到planner上。两个本子各司其职,配合的非常完美。

2. 停止不必要的忧虑

我觉得忧虑有两个层面,一是过度担心未来会发生的事,二是对于想做的事情总是思考再三,不能付诸于行动。

对于第一个层面的解决办法就是不去想,比如总想着要是地震了怎么办…… 做好自己能做的比如准备好应急包、了解了保护自己的基本方法之后,其它的想也没用。就好比这次的肺炎疫情,来得突然,来势汹汹,不给你多想的时间,就不带任何铺垫地带走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所以,做好力所能及的,踏实过好当下最重要。

IMG_8454.JPG
2014.10 @Santa Monica

第二个层面其实要看对“三思而后行”的理解,虽然它现在逐渐演化成了一个褒义词,但就像孔子说的“再,斯可矣”,其实考虑两次就够了,三次有些多。做事情如果思考一次就去做,势必会有大纰漏,但如果三思或多思就会让自己越陷越深而变得谨小慎微,然后就束手束脚什么都没办法做。思考两次刚刚好。

我以前崇尚完美主义,但工作几年后却发现完美主义真是工作的天敌。想把什么事情做到完美,要么这件事情永远不会开始,要么就是永远不会结束。为什么互联网公司的产品需要迭代更新才有可能发展,而不是花很长时间搞一个完美产品也是这个原因。所以思考两次之后,就做决定并付诸实际行动吧。

IMG_8421.JPG
2019.06 @Long Beach

四、简化生活

这部分其实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减少买买买的行为。如果买东西之前也可以问自己两次,买的理由是什么?是否必须买?相信就会简化了一大部分的生活。

近两年我买东西只有两个标准,一是必需品,二是真爱品(不买总惦记的那种)。这样就省去了很多诸如拆包裹、扔箱子、收纳、清洗、护理、再整理的繁琐流程,没有新增的闲置物品了,也少了很多烦恼。

26.jpg
2018.01 @Huntington Library

五、合理安排时间

1. 对待时间要务实

虽说一天的标准工作时间是8小时,但可能大部分的上班族都觉得10小时是更实际的数字。但即使延长了工作时间,每天却总有工作没干完的感觉。如果这种感觉压得自己喘不过气,不妨试试每天只给自己规定1-2项必须要完成的工作,其它的不去苛求。务实的态度很重要,毕竟8-10小时是干不完双倍时长的工作量的。

2. 设定优先级

在史蒂芬·柯维的著作《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提到,人应该先处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因为这类事物一般都没有截止日期,经常会被我们一拖再拖。但在实际工作中,我觉得能先处理这类事情真的是一个太理想的状态,大部分时间如果能按照“紧急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的顺序执行起来,就已经是很合理高效了。

2IMG_8430.jpg
2016.06 @家中

不知道大家把“回复邮件”排在工作事项的第几位?如果把它作为每天上班的第一要事,那就会导致自己在工作中失去主动性,甚至每天结束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工作还根本没机会开始……

实践中我认为比较高效的做法是,每天工作开始的前30分钟,可以大概浏览邮件标题,挑选紧急类的邮件进行回复,剩下的邮件可以在午休前的30分钟以及当日下班前的最后一段时间集中处理。这就好比在工作的木桶里,我们要装入黄沙、大石块和小石子,那些非紧急的邮件就像黄沙一样,应在大石块和小石子都装完的情况下再倒入。

IMG_8432.JPG
2016.04 @LA某山头

另外,生活中也应该有优先级。我很喜欢《高效能》这本书中提到的角色管理概念,比如以周为单位,写下每个角色对应的周任务,然后勾选重要的事情优先去完成。除去工作时间,剩下时间的角色可能在亲友、婚姻、亲子关系间转换,但没人能每天满足全部,也许每天能选两样作为重点就很好。

3. 设定时间节点

不论是自己做还是团队合作,事先定好每个关键节点的完成时间,是推动进程和保证质量的有效方式。先前说过不能过分追求完美主义,不等于说草草了事就可以,而是指在一定的期限内想办法做到最好,然后再继续下一轮的迭代更新。

IMG_8428.JPG
2016.06 @家中

4. 保持专注

在处理一项复杂事件时,至少要保持30分钟的专注时间。因为一心多用,反复在不同的事件中来回切换会使效率整体下滑。

5. 学会授权

这一条在工作和家庭中都适用,学会责任型授权。不论是和同事还是伴侣,双方提前沟通需要达成的结果,可以提纲领和需要着重注意的地方,但不用具化细节,明确责任和奖惩后就可以放手了,这会帮自己赚出不少时间。

比如在带娃这件事上,我就体会到了授权的好处。我和队友会提前讲好分工(比如墩儿睡前的一个小时里他负责陪玩前30分钟),并统一原则哪些是不能做的(比如不能看电视),那他带墩儿具体玩什么我就不会过问了,这样我就多了半小时可灵活支配的时间。

IMG_8437.JPG
2015.06 @Huntington Beach

6.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其实人的身体有自己的运转机制,从科学的角度讲,某些时间分泌的物质会助力于某件事情的完成。前几日看了一个美国健康专栏的记者写的一篇文章,我把一些要点总结在了下图里,科学依据大体是:阳光可以帮助降低身体中的褪黑激素(有助于睡眠的激素),会让人醒得更快;皮质醇(压力荷尔蒙)水平最高是在早晨,接下来会呈下降趋势,它的水平高时可使人警醒;当晚上有一点点困意的时候,大脑会有轻微飘忽的感觉,有创意的点子很容易在这个时候来敲门。

Untitled-Project (1).jpg

不论你现在是“早起的鸟儿”还是“夜猫子”,都可以通过光照量来调节自己的生物钟。大家不妨也慢慢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按照上面的时间段来安排活动。

六、培养自己的好习惯

詹姆斯·克利尔在《掌控习惯》一书中说,“习惯是重复了足够多得次数后,变得自动化的行为”。好习惯可以让人变得更好,更积极有朝气,掌控感自然而然就会增加。我实践了书中的一些方法,觉得有4点很受益:

1. 重视微习惯

不求多,每天改进一点点,让它简便易行,不用费力就可以轻松达到。举个例子,去年我养成了每天都看书的习惯,是从每天看2分钟开始的,这样的小目标太容易达到了,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习惯,然后每天都会多看很多。

28.jpg
2018.01 @Huntington Library

2. 习惯叠加

培养新习惯时,可以在已经有的习惯之后进行。还是看书的例子,比如我每天睡觉前都会喝点儿水,那就在喝水之后加上看2分钟书的动作,这样就有利于看书习惯的养成。

3. 绑定喜欢的习惯

尤其是在养成一个有难度的习惯时,将它与已有的非常喜欢的习惯绑定在一起会很有效果。比如我们总喜欢看手机刷朋友圈,这是非常吸引我们的一个习惯,我们的目标是培养锻炼的好习惯,那就将这两者绑定在一起。每次掏出手机后,我们做3个拉伸的动作(以后逐步增加难度和时间),然后再允许自己查看朋友圈状态。

IMG_8449.JPG
2014.11 @USC

4. 增加坏习惯的执行难度

比如我想改掉在写作时隔一会儿就看手机的坏习惯,那就在写东西的时候,把手机放到另外一个房间,增加看手机的难度。

除了好的方法,掌控感的培养还需要不断的自我提升,不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比如开阔眼界、虚心听取不同的声音、善于发现美好的事物和他人的长处,让自己朝更阳光积极的方向去努力。

25.jpg
2018.01 @Huntington Library

希望今天的长篇梳理也能给朋友们带来一些启发,《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里有一个词叫“以终为始”,意思是先看见终点,然后再奔向终点。成人的世界里确实有很多无可奈何,但每个人的心中都可以有一座灯塔,怎么立、立什么样的灯塔是我们可以把控的。

愿我们不会偏离航向。(完)

IMG_8435.JPG
2015.06 @Huntington Beach

 

君君提示:你也可以写原创长文章,点此查看详情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北美省钱快报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长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省钱快报欢迎您的投稿。

1606 4 2 0
 

最新评论 2

紫苏跑起来

:读完深受鼓舞👍🏻太棒了👏🏻向你学习💪🏻

2020-05-10
删除 | 举报 | | 回复

扫码下载APP